今天是2023年9月6日星期二

对读者有益 | 被读者喜欢 | 应读者需要
— 读者好朋友,教师好助手 —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精选文章

量化观察促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

精选文章 发表于 2023-10-06
【内容摘要】文章是根据自己在课堂观察方面的“课堂提问观察”微格教学实践提出的思考。课堂观察需要有观察的工具,在实践中设计了提问的观察表作为观察工具,利用表格通过在课堂观察记录数据分析这一环节的效度,较有说服力。文章有参与实践教师的体悟,说明表格的记录对参与者的影响。文章最后提出了对“量化课堂教学行为”的观察这一事物能否生存提出了担心及担心的理由,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。(本文是广州市“十二五”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)

【关键词】 课堂提问  课堂观察  微格  互助研讨  新常态

随着课堂的观课和议课逐渐取代传统意义的听课和秤课,对课堂观察的意义也更加理解。但在这一过程中,也出现另一种现象,那就是对整个课堂进行全面的观察,在议课时就没有了重心,也就没有了针对性。本来是对授课者与观课者都有益的议课活动,也就变成了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点评,观课议课也就失去了意义。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,我们在课堂观察中没有相应的量表,也就无法记录教师在某个问题处理上的相关数据,自然也就无法从中分析问题,也只能泛泛点评了。本人曾经与本校教师就课堂提问效度一起探讨,最后编了一个观察表,使授课与观课者对课堂提问的各细节一目了然,分析效度也就有说服力。下就“课堂提问”的观察分析与各同仁分享。

一、课堂提问的意义

“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,教学以捕捉疑难为先”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,从功能来说,提问可以作为导入课堂教学,也可以用以巩固所学知识,还可以借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等等。从教学过程来说,既可调节课堂气氛,也可以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。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,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还有一个导向功能,即利用课堂提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,帮助学生建构应用性的知识体系。也可以说是目的性的提问,有了这种提问,课堂提问的功能也就算是完全了。

但实际的课堂提问,往往是教师把设计好的提问问题,在授课过程中,逐一提问学生,对了给予肯定,错了给予纠正,不完善的给予补充。总之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答案,以备考试之用。从考试角度来说,这样的作法也无可厚非,但是,这一作法谁也说不清楚其对待学生考试有多少用,至少没有一个评价的依据。本来课堂提问应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活跃学生的思维,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。但为了统一答案的提问,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,有问而不答的,照书念的等等,这样不但失去了提问的初衷了,也没有了记忆的功能。

从以上的分析来看,课堂提问的意义至少有以下为这么几点:第一是强化记忆;第二是强化理解力;第三是发展学生思维,即促进学生发展。

那么如何使这些提问都有相应的作用,这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了。比如,记忆性问题如何问才能更快唤起学生的记忆?理解性问题如何设问和提问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运用?探究性的问题如何提出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等等。

二、课堂提问效度保证的分析

事实上课堂提问并不是单一的事件,其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,这个体系包括:问题的提出——教师的期待态度——学生的应答——教师的理答——问题的解决。如果我们在进行课堂提问过程中,缺少了某一个环节,我们提问的效果就会打折扣(除只要求思考不要求回答的问题外)。如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,如何量化我们的提问效度,我们必须要有可以量化的依据。

为保证提问的效度,我设计了记录课堂提问过程的量表,称之为“课堂观察之提问观察表”,在具体的实践中,确实使教师对提问有了较多的理解和反思。观察表如下:

在这个表的中,所列出的小环节,就是想通过对教师在提问中出现的情况记录,以分析其效度。比如“提问类型”,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:第一种是只要求学生记忆;第二种是看学生的理解和综合能力;第三种是只想重新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。这三种提问那一种更有意义,相信教师都明白,不顺多说。我们说现在的学生不会思考,不会综合,那么,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观察记录来看看,我们到底有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和综合。如果课堂只有第一种和第三种提问,学生不会思考,那就是正常的,因为我没有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综合。如果我们的课堂没有思维的要求和训练,却想学生突然就产生这样的能力,除非,我们的学生是神一样的学生,当然这也就用不着我们教师了。又如“提出问题后的处理”,在这观察记录表中,我列出了4个情况,一节课下来,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,我们提问后到底如何处理了提出的问题。我们就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了: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,我们最初的提问设计想要的效果又是什么?有多少教师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,有多少时候是教师自己抢着回答的?如果一开始就想着代学生回答的话,那么我们有提出问题的必要吗?通过这个表的记录分析,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处理学生的思维力的,学生没有正确的思维到底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学生的责任!

三、互助式的课堂观察对教师的影响

在没有具体的课堂观察量化之前,我们对教师在提问层面的分析只是多了还是少了,提问的层次怎样?再评课也只能从表面上来分析,没有数据说明,毕竟授课者很多时候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一些问题处理上存在问题。如果我们拿数据说话,触及的就不是授课者,而是所有课堂观察的人。

我曾在课堂提问的观察方面做了一些研究,以微格的形式进行观课和议课,即我带领着几位教师就课堂这一个环节进行跟踪分析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,我们的教师对提问有了较深的感悟:

刘老师:通过这段时间的尝试,对课堂提问的方式、手段和目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,例如如何设置问题、控制问题的梯度层次、对学生回答的处理等都需要会经过精心考虑。自己对每个单元、每节课、每个知识点的问题设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加重视。教学中更加注重利用问题使知识记忆向运用过渡,并且喜欢挖掘章节知识内部之间的关系,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系统的认识。虽然说只有短短的两次集中讨论,但是每次都要观看自己和大家前一段时间的教学视频,由此而产生的联系和比较对自己还是带来了不少的触动。例如发现了自己在回应学生问题的时候一些肢体语言的不当、表达方式的不佳,这些都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作出改善。

郭老师:这次微格教学涉及到的理论内容有很多,我们仅针对课堂提问部分展开了相关探讨。从开始微格教学研讨小组的组成,到微格教学教案的填写,再到课堂提问的第一次观察,又到经过讨论后,不断修正自己的微格教学教案,在这过程中,每个人应该或多或少的有所收获。对于我个人而言,在这过程中起码有付出,当然有收获的。个人认为收获最大的,莫过于促使自己去学习,自主学习微格教学的技能,自己针对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,促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。在几次集中研讨中,我们专门针对教学提问技能进行了多次的录像观看、分析与总结,使我们直面了自己的课堂提问问题,这种在训练中对被训练者进行有效反馈和总结,有助提高实际的教学技能。

在我们进行课堂观察时,我们确立的是互助式的研讨,没有评课的好坏,每位参与者只谈自己的看到的、记录下来的以及想法和疑问,最后由授课者根据大家的观课记录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剖析。这种互助式的观课对教师发展的意义是较大的,因为这是内化式的发展,不是外力强加的被动顺应。

四、量化课堂教学行为能不能成为新常态

“量化课堂教学行为能不能成为新常态”这是在这次微格教研后提出的问题。尽管我们进行的课堂观察只是一个点,而且也只是教学的形式而非教学的实质内容,但对教师的触动已比任何听课评课都大,原因就是前面所说,这是教师内化式的发展!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进行,只要目标明确,就算我们没有观察教学内容,课堂效果也应该有所不同!

但是,量化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能不能成为一种新常态,却是我们担心的。担心的理由至少有这几个方面:

第一,传统的听课使很多教师只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,有没有认真去记录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细小变化,这是担心的关键问题。没有了这一步,我们就无法有效地进行第二步的议课,也就不可能让授课者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问题。这样一来,授课者和听课者都各无所得。

第二,传统的评课一般都会有一个主管教学的“领导”做定性的发言。在行政指导教学、评课定性课堂的现状下,一般都是急于纠正授课者的问题,那么教师有没有积极参与的热情,这是担心的“难题”。

第三,如何保证观课后的议课有效,包括时间、地点、设备等。也许现在我们更多的学校更多只关注教师完成工作的量,对质的关注要少得多,这样一来,议课需要的条件自然也无法跟上了。而教师的发言欲望也是瞬间的,当教师发言的欲望退去之后,也就无法再重新拾起了。

第四,教师还有没有自我发展的欲望!提出这个担心,是现实所困,也是无奈的担心!现在制约教师发展欲望的因素不少,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已使教师学会了得过且过。拿什么来拯救教师的发展欲望,这才是课堂观察发展的根本问题。

课堂观察比起传统的听课评课对教师的发展确实有着更大的意义,本文只是通过分享自己的一些实践来印证这一意义。课堂观察和议课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和培育,我只提供一方面的思考,期待更多的课堂观察思考,使课堂观察成为新的常态!

投稿邮箱:duyouzazhi@126.com

网站地址:www.duyouzazhi.com

编辑微信:duyouzazhi

微信关注